最近老婆大人心血來潮,決定將她的工作室重新裝潢一番,一聲令下,要版主立刻將工作室中的二尺缸搬到二樓,這下可好了,一個已經造景完成的二尺缸重量可不是開玩笑的,即使將水抽乾再搬,恐怕也不是版主一人所能搞定,所以只好請來幫手...版主的寶貝女兒。
有了幫手的幫忙,應該會輕鬆許多,可事實並非如此, 因為樓梯寬度不夠,無法讓搬運水族缸的兩人並排行走,只能一前一後,但由於已經是造景完成的水族缸,搬運過程中不容傾斜過大,所以在上樓梯時版主必須彎著腰來維持水族缸的水平,這下可不是開玩笑的了,對版主這種中年大叔而言,差點去了半條命,想到幾週後老婆大人工作室裝潢完成又得再搬回去....,這時中年大叔即使不願承認,但為了保命還是得勇敢說出口:『老婆大人....我不行了!!』
pcm9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看吧!獲得金點設計獎的FLAT ONE智慧水族LED燈具就是如此吸引人...
不是啦,今天的焦點暫不放在此,雖然它真的很吸引人,不過還是先回到草況觀察這部分吧。
這是一個用來比較液肥的的作品,兩週前設置完成,第一階段是使用ISTA強效水草液肥,當時就預期綠宮廷將會很囂張,果不其然....
pcm9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版主的三尺缸今天又做了一次修剪,將後景已經頂水的紅丁香與非洲紅柳全部剪頭,數量不少,於是分成四份來贈送給玩家們。
pcm9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
就拍攝成景圖而言,版主個人是比較建議使用外接閃光燈來拍攝的,因為閃光燈的亮度遠高於一般光源,照片在曝光充足的情況下畫質越好,關於成景圖的拍攝請參考這篇文章:
水草缸的攝影(四)--成景圖的拍攝
不過並不是每位玩家都備有外接閃燈設備,甚至有些相機(或手機)根本就不支援外接閃燈,在這種清況下,使用一般燈源拍攝大該就是唯一的選擇了。
上圖的這個三尺缸這回成景圖的拍攝在頂部光源的部分也沒有使用閃光燈,咱們就這個拍攝案例來談談不使用閃燈應注意的事項。
此缸平常的光源是三盞中藍的三尺LED燈,對水草而言這已是強光,但對攝影而言,這光照強度其實還是不大夠的,所以為了讓拍攝更順利,拍照時在頂部還多加了一盞T5燈具以增加光照強度,即使如此,這樣的光照強度仍遠不及一盞閃光燈,因此在相機的設定部分,ISO(感光度)勢必要提高,提高感光度的缺點是會影響畫質,所幸現在的相機對於高感光度的雜訊抑制能力越來越強,在適度提高感光度的情況下仍可維持不錯的畫質,上圖的ISO設定在800(若使用閃燈可設定ISO100,畫質會更好)。
pcm9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放在老婆大人工作室中的二尺缸,這回有了新任務,就是做為液肥肥效實測的比較缸。
用來比較的兩款液肥是:
『ISTA強效水草液肥』與『ISTA激紅水草液肥』。
據了解此兩款液肥都是屬於完全肥料,也就是水草所需的巨量元素與微量元素都全包含在內,而不同的部份是『比例』,尤其是氮與磷的比例。
激紅水草液肥刻意的降低了氮磷的比例,以利建立一個低氮磷的環境,目的當然是為了讓許多需要低氮磷環境才容易轉紅的水草順利轉紅。
而強效水草液肥則主要是讓水草在不缺素的情況下都能長得頭好壯壯,所以氮、磷、鉀等巨量元素都維持一定比例。
這回的實測方式將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就是從設缸之初到成景全程使用ISTA強效水草液肥,完成後將所有水草拔除重種進入第二階段,第二階段則是從設缸之初到成景全程採用ISTA激紅水草液肥,完成後我們再來比較看看兩階段在成景時的草況表現。
pcm9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近幾年因為氣候因素,國內野採的大和藻蝦供貨似乎不是很穩定,除了價格居高不下外,有時甚至缺貨,這對於極需除藻生物的水草景玩家而言可不是什麼好消息,雖然除藻生物不只一種,但大和藻蝦的除藻能力倍受玩家們肯定,尤其是在對付質地堅硬的鋼毛藻方面更是在行,一時間難以找到能取代牠的除藻生物,不過近來除藻界出現了一位新寵兒,就是『槍蝦』!已有不少玩家肯定槍蝦的除藻能力,甚至認為有可能取代大和藻蝦,雖然板主之前未曾養過槍蝦,但聽玩家們這麼推薦,當然也想嘗試看看.....
pcm9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看來是差不多了,但好像哪裡還缺少什麼?
就是左側中景啦,少了一層中景草。
pcm9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誰來告訴它(紅太陽),距離頂水還有好長的路好嗎,怎迫不及待的要轉水上葉了?
紅太陽表示:我長那麼快又長那麼久了,怎可能還沒到水面?不管了,現在就變身!!
pcm9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冬天可謂是水草的春天,但寒流來襲的日子除外,因為即使是在南部較暖活的天氣,遇到寒流來襲水草缸一樣會有水溫過低的問題,所以水草缸在冬天依舊需要加溫器(溫度建議設定在23~25度即可),不過各位玩家們是否也和板主一樣,常為了加溫棒的放置位置而感到困擾,對水草造景玩家而言,追求美麗無暇的水草景致是共同的目標,因此不大能容許缸內出現過多"礙眼"的硬體設備,就以板主個人習慣來說,塑膠感太重的進出水口早已被高質感的玻璃製品給取代,至於缸中那支更"礙眼"的加溫棒該放何處呢?不管是直放、橫放或放在前景、後景都看不順眼,大概只有將加溫棒埋在底床下是板主可以接受的位置....(問題是那位置不能放加溫棒啦)
pcm9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8) 人氣()
聽說人像攝影有時側臉比正臉好看,那就來拍拍草缸的側臉吧。
pcm9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