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景?從這角度一看還以為是個繁殖水草專用的缸子勒,以這樣爆植的狀況看來,這回繁殖的任務算是很成功了.....
不是啦!這真的是個荷蘭式造景缸,只是似乎水草長過頭了才拍成景圖,這實在是沒辦法的事,誰叫荷蘭式造景的規則這麼『硬』,沒有莫絲牆及岩板的作為遮蔽三面缸壁的素材,只好讓水草盡量長滿些,最後就成了這幅爆植的景象。
成景?從這角度一看還以為是個繁殖水草專用的缸子勒,以這樣爆植的狀況看來,這回繁殖的任務算是很成功了.....
不是啦!這真的是個荷蘭式造景缸,只是似乎水草長過頭了才拍成景圖,這實在是沒辦法的事,誰叫荷蘭式造景的規則這麼『硬』,沒有莫絲牆及岩板的作為遮蔽三面缸壁的素材,只好讓水草盡量長滿些,最後就成了這幅爆植的景象。
今天正好友人Kevin拍攝了一段認識ISTA鋁瓶標示的影片,推薦有在使用CO2的玩家們看一下,內容十分清楚。
另外提醒一下玩家們,CO2在重新填充時,到底灌入多少CO2,單看壓力表是不大可靠的,最主要還是要看重量。
板主的三尺缸在試用中藍多光譜LED燈具三個月後成景,而這個景其實已經算是成景兩次了,在三個月前板主是用HQI燈具,成景之後刻意不換造景,再以LED燈具重新種植一次相同的水草,為的就是要看看更節能的LED燈具是否也能達到同樣的好草況以及生長速度。
現在看來,成果讓人十分滿意,在耗電量只有HQI燈具三分之一的情況下,不用懷疑,草況依舊表現優異且生長速度也不慢,三尺缸同樣能在三個月的時間內成景。
終於今年的比賽作品在今天拍攝成景圖了,話說這拍攝成景圖有時真得碰碰運氣,基本上水草造景的景物是不會動的,所以不會有啥變數,但影響成景圖的拍攝主要變因卻是牠....魚隻!
魚隻們配合群游的話對畫面的協調性多少會有幫助,因此在拍攝成景圖時玩家無不卯足全力讓魚隻能群游在預期的位置,以期能獲得一張更完美的成景圖。
但要讓魚隻群游在預期的位置可真是沒那麼容易,運氣好的話拍攝工作半個小時內就完成,運氣不好的話....兩個小時也不見得能得到滿意的作品,事後在眾多照片中挑圖也是件辛苦的事(看得眼都花了 )
前陣子板主的三尺缸換水時突然發現幾隻渦蟲身影在缸壁上遊走,看來實在不順眼,不過還好看起來目前渦蟲數量應該不多,只在換水時出現零星幾隻,過去板主會不厭其煩的使用塑膠滴管將牠們一隻一隻慢慢吸出來,不過這方法實在沒啥效率,嚴格來說只能勉強控制數量,不大容易讓牠們完全消失。
之前和友人提到缸中有渦蟲這事,友人立刻借給板主一個渦蟲捕捉器,外觀為玻璃製,質感挺優的,放入缸中也不會影響觀瞻,造型還挺好看的。
友人建議使用死蝦誘捕渦蟲的效果會更棒,板主回到家後正巧發現一隻死因不明的大和藻蝦,看來似乎死亡時間還沒有非常久,體色尚未完全變成紅色,所以就用它來當做誘餌,在關燈前將渦蟲捕捉器置入水草缸中。
板主預計參賽的作品到現在還沒完成....天氣已經越來越熱了,雖然收件截止日是7月31日,看似還有兩個多月的時間,但其實能維持最佳草況仍是在水溫較低的季節,再不快快成景,就只能用『電費』來換『草況』了
還記得板主之前為了控制睡蓮的尺寸,刻意的限制睡蓮根部發展(請看此篇:控制睡蓮植株的成效),一個月後觀察成效十分顯著,睡蓮不僅葉面沒有巨大化(正常情況應該要巨大化),甚至在強光環境下還趴著長,看似一切都如板主預期般生長,應該到成景時尺寸還是得以控制....
但後來的發展卻超出了預期的情況......
板主使用玻璃進出水口已經有多年的經驗,會想採用玻璃進出水口的理由,當然多是為了美觀,而一旦習慣了這種高質感的商品,想要再回到使用塑膠製品的進出水管....似乎是一件很困難的事,由奢入儉難嘛
然而為了美觀,是不是已經裝了高質感的玻璃進出水管後就能讓人滿足了呢?